來源: 作者: |
分享: |
|
時間:2012-01-20 20:54 |
人們的生活與生產無不和靜電發生聯係,靜電直接或潛在地從各個方麵給人類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據專家分析,火藥、化工、醫藥、石油等工作場所發生的火災事故,多數是由於人體活動產生的靜電超過安全限值,偶然發生放電火花引發的.靜電的產生與人體穿著的服裝的質料、活動的強度、使用勞動工具的類型、地麵的導電性以及周圍環境的溫、濕度有密切的關係.長期以來,人們采用接地、屏蔽、中和等方式消除靜電的危害.防靜電工作服就具有為人體提供靜電屏蔽,消除或減輕靜電危害的功能.
國家標準對防靜電的防靜電性能,提出了在一定的耐洗滌條件下單件服裝帶電電荷量的要求:合格的防靜電工作服,每件成品上必須注有生產廠名(或廠記)、廠址、產品名稱、商標、號型規格、產品等級、生產日期;每包須注明貨號、產品名稱、號型、等級、生產單位、出廠日期,並附有產品使用說明書.說明書中的產品等級應為防靜電性能的等級,A級或B級.
1.防靜電工作服淨化性能檢測:對潔淨室內使用的防靜電服的衣料內外附著的汙染粒子,用下列四種方法測定:ASTM的F-51法(顯微鏡法),F-51修證法(計數法),HELMKE轉筒法(滾筒法,相當於ASTM試驗方法)以及振動試驗法(振動法)。
(1)滾桶法(HelmkeDrumTest):把試樣放入一個側麵開口的旋轉的滾桶內旋轉,從粒桶內對發塵粒子采樣,用粒子計數器測定粒子個數後決定潔淨度的級別。旋轉滾筒尺寸為43cm×33cm,在桶的內側有4個葉片,桶的轉數為10轉/分。
(2)ASTM-F-51修訂法(計數法):使空氣通過試驗衣料,用粒子計數器測定發塵粒子的大小和個數。把試樣放置在帶金屬網的台架上,用采樣器(用47mm的過濾器支架代替)接觸吸引,通過的空氣量為28L/min。
(3)ASTM-F-51法(顯微鏡法):測試探頭裝有過濾隔膜,直接連接吸風計量泵,通過的空氣量為28L/min。測試時使空氣通過試驗衣料,將空氣中含有的發塵粒子捕到試驗用的濾膜上,用400倍顯微鏡觀察並統計塵埃粒子數。讀出濾膜上麵的0.5-5以及5以上的粒子個數。在濾膜上麵印有3.08mm的格子,可以讀出一個格子內的粒子數。
(4)振動法:把試樣放在小室內,通過振動扭轉產生粒子,用粒子計數器測定。同時,對粒徑大的粒子(25以上)捕集到濾膜上,讀出粒子個數。風量為3.5英尺/分(0.099m/mim),振動次數為150次/分。我國目前在潔淨防靜電服的無塵性能測試方麵尚未有國家標準,可參考日本空氣潔淨協會專門委員會研究的日本工業標準JIS-B-9923,和美國IES標準RP-CC-003-87-T。對於無塵性能的評價,各行業可根據國際標ISO/TC209所規定的潔淨廠房標準,結合各自的潔淨等級進行區分使用。
2.防靜電工作服抗靜電性能檢測:抗靜電性是防靜電服的一個重要特性,尤其是在微電子等行業對服裝的抗靜電性能要求更為嚴格。測試方法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2703-91《紡織品靜電測試方法》,由於潔淨工作服是采用的布料是嵌織導電絲的聚酯長絲織物,因此該標準中隻有摩擦帶電電壓(B法)、電荷麵密度(C法)和工作服的摩擦帶電(E法)適合潔淨防靜電服的抗靜電性能檢測。另外亦可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2059-89《電子工業用合成纖維防靜電綢性能及實驗方法》。
(1)電荷麵密度法:試樣在規定條件下以特定方式與錦綸標準布摩擦後用。
(2)摩擦帶電電壓法:該方法的測試原理是在一定的張力條件下,使樣品與標準布相互摩擦,以此時產生的最高電壓及平均電壓對著裝者與外衣摩擦帶電關係進行評價。其方法是用試樣(4塊,2經、2緯,尺寸4cm×8cm)夾置於轉鼓(外徑150±1mm,寬60±1mm)上的樣品夾卡,轉鼓以400rpm的轉速與標準布(錦綸或丙綸)摩擦,測試1min內的試樣帶電電壓最大值(V)。